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不聾不啞,就是不喜歡和人玩耍、不喜歡說話;他們不盲,卻對周圍視而不見,甚至脾氣比較固執,情緒容易不穩定,他們是別人眼里的“怪孩子”,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那就是——自閉癥。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你的孩子有出現類似的癥狀,家長朋友一定要提高警惕,孩子有可能已經患上自閉癥了,請及時重視就醫治療。
2017年3月20日,“一個自閉癥少年的死亡之路”的新聞刷爆了網絡圈,大家紛紛在議論這位于2016年8月8日就離家出走的15歲自閉癥少年,是如何走向死亡之路的。當大家在憐惜孩子的時候,留給大家思考的是:危害如此大的自閉癥,到底是怎么樣的一個病癥呢?
自閉癥:“來自星星的孩子” 趕緊干預是關鍵
4月2日是國際自閉癥日。實際上,自閉癥也被稱之為“孤獨癥”,隨著發病率在不斷上升,目前已成為兒童嚴重的心理障礙性疾病之一。孩子封閉自我,隱藏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與周圍社會格格不入,都是由神經系統發育產生的障礙引起的,從而延伸到社交交流障礙、語言障礙等,甚至有的孩子還出現智力發育遲緩等現象。
患兒得了自閉癥之后,長期不愿與他人交流、接觸,不能很好的接受外來信息,對孩子的社交能力造成一定的阻礙,嚴重的話還會影響到孩子日后無法自立的問題。另外,孩子一旦社交能力受到局限,無法融入未來的社會圈子,勢必會給家庭帶來一定的生活負擔。因此,為了減少自閉癥的危害,家長朋友一定要盡早干預起來,早期診斷、早期干預,并持之以恒。
關注兒童自閉癥 走到“星星”的內心
自閉癥這群“星星的孩子”猶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世界,獨自孤獨的閃爍著。他們害怕接受新事物,總是不自覺地與外界劃清界限,時刻保護好自己不受到外界的傷害。這時,就很需要父母給予關懷。父母要給自閉癥患兒無條件的愛,要有更多耐心、愛心、包容心,不可打罵,一定要讓孩子感到自己被接納,先懂得跟你交往,將心打開,訓練他們的軀體語言跟你示好。
與此同時,自閉癥在臨床上沒有特效的藥物可以治療。目前有效治療自閉癥的方法就是持之以恒的幫助患兒進行科學的康復訓練,如簡單的進食訓練,不一定要讓孩子吃的有多干凈,而是讓孩子明白:吃了飯有力氣,就不會餓肚子;亦或者是簡單明白筷子的使用方法等,不必一開始就過分要求與常人的同等動作。自閉癥患兒在訓練之時需根據個人化的情況,擬出合適他的訓練模式,堅持采用不同的訓練方式,才能取得滿意的訓練效果。
溫馨提醒:自閉癥并不可怕,只要我們對孩子多一份愛心,多一份關注,給予他們更多的成長空間和康復機會,他們的明天將會更美好。